湖南苗木基地首页
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苗木技术 >

怎样防治月季长管蚜

    近年来,月季长管蚜的发生变得越来越频繁,对月季等蔷薇科植物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,应当引起高度重视,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应对。现在我们整理一下怎样防治月季长管蚜。

    月季长管蚜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

  月季长管蚜属于同翅目,蚜科。在江苏地区,月季长管蚜一般一年会发生7代至10代,且世代重叠现象比较明显。
月季长管蚜会以成、若蚜在寄主、杂草丛、树皮裂缝、树洞、土缝和落叶层等地方越冬。每年开春,当月季、蔷薇、黄刺玫等叶芽开始萌动时,越冬的月季长管蚜成虫会在新梢、嫩叶上进行繁殖。此后,各代月季长管蚜成虫则会将卵产于叶片上。
月季长管蚜的若虫在孵化以后,常常群集在植物的嫩梢、花蕾上面。群集的成虫贪婪地刺吸着寄主植物的汁液为活。当寄主植物的嫩枝、嫩叶在受到月季长管蚜的侵害以后,会呈现出变色、褪色、卷曲以及不规则的皱缩。花蕾一旦遭受月季长管蚜的侵害,往往不能够正常开花。
月季长管蚜在危害植物的同时会排泄出含有大量糖分的蜜露。当虫口密度比较高时,其排泄出的糖分、蜜露常会堵塞叶片的气孔,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呼吸作用。危害严重时,常常使得寄主植物的叶片变黑,植物叶片的生理机能丧失乃至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,从而减少植物干物质的积累,最终导致早期落叶,枝条枯死,严重的可以造成整株植物的死亡。
而当蜜露飘落到地面以后,状如油污,非常黏稠,又严重污染着环境,影响景观和市容市貌。除此之外,月季长管蚜分泌的蜜露还会招来蚂蚁等,造成进一步的危害。
月季长管蚜的危害期从月季、蔷薇等植物发芽开始,一直至植物叶片脱落。一般从4月上旬,就陆续进入危害高峰期,4月中旬起有翅蚜也陆续发生,被害植株的比率和虫口密度都明显上升。5月至7月是月季长管蚜的危害盛期。在这个时间段,月季长管蚜繁殖快,危害严重。但到了7月至8月,由于高温和连续的阴雨天气,月季长管蚜虫口密度会下降。11月以后,月季长管蚜的成虫陆续越冬。

月季长管蚜物理防治

  1.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在潮湿、闷热、栽植过密和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,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较为严重。此外,土壤黏重、施肥不足或是施氮肥过多,以及管理粗放的情况下,也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条件。因此,在平时我们应当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,增加月季植株的通风和透光,并尽可能选择排水良好、肥力适中的地块作为栽植地块,以利于植株的生长,增强抗病性。
2.合理施肥重视增施磷、钾肥,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,以增加植株抗病虫害的抗性。
3.做好养护管理要加强栽培养护管理,及时除草、中耕松土、科学肥水,进而提高植株抗性,减少虫害的发生。
另外,在月季长管蚜初发期,及时开展人为剪除带虫枝和摘除有虫叶片的工作。剪除下来的虫枝、虫叶要带至他处,集中进行烧毁。平日里,还需要注意保护、利用好瓢虫、草蛉、褐蛉、蚜茧蜂、食蚜蝇、小花蝽、步行虫、赤星瓢虫、异绒螨、食蚜蝇等天敌。在天敌的孵化盛期里,我们要尽可能不使用广谱农药。
4.色板诱杀我们可以利用月季长管蚜成蚜的趋黄性,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。这是一种物理防治技术,绿色、环保,成本低,如全年应用,则可以减少用药次数,还能够有效减少虫口密度,且不造成农药残留和害虫的抗药性。

月季长管蚜化学防治

  主要采用药剂防治。为了准确掌握虫害的发生,应定期对虫害进行观察,并适时喷药防治。施药的时机,通常应选在植物萌芽期,月季长管蚜的发生初期,以及越冬卵的孵化高峰期。当月季长管蚜已大量出现时,就要及时喷洒药剂了。施药的重点部位以嫩茎、叶片和花蕾为主。
喷药应选在晴好的天气进行。用药时务必彻底,且药剂应当均匀地喷洒在虫害的发生中心以及周围的枝梢上。
药液可选择:20%氰戊菊酯4000倍液,或50%抗蚜威可湿粉1500至2000倍液,或20%菊杀乳油2000倍液,或1.2%烟参碱800倍液,或2.5%鱼藤酮乳油500至600倍液,或21%杀灭毙乳油3000倍液等,进行喷雾防治。
为了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,首次施药后可隔7天至10天再施药一次,通常连续施药2次至3次。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:蚜虫易产生抗药性,所以药液应轮流使用。总之,月季长管蚜是一种虫体小、繁殖速度快、较难防治的害虫,这就要求我们在喷药时不但要细致周到,而且要合理控制喷药次数。